2020年6月,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發表了最新的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,報告指出台灣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2年排名第一,2017年共有16,408人罹患大腸癌!
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刮:「大於50歲」、「有大腸息肉病史」、「大腸癌家族史」、「發炎性腸道疾病(IBD)病史」、「低纖維高油脂飲食」、「缺乏運動」、「肥胖」、「抽菸」、「喝酒」等。
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!除了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外(多運動、減重、戒菸戒酒、多吃高纖維的食物),最重要的就是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!當大腸有早期大腸癌或是息肉時,大便會因為與腫瘤或息肉摩擦而讓糞便潛血顯示為陽性,這時候接受大腸鏡將早期癌症或息肉切除,就可以避免早期癌症演變為晚期,或是讓良性的大腸息肉進展為惡性腫瘤。
2010年國民健康署全面實施50-74歲每兩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以來,大腸癌發生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,且新發生的大腸癌,早期(0-1期)的比例越來越高,晚期(2-4期)的比例越來越低,證明了糞便潛血檢查成效非常好!
目前國民健康署只提供50-74歲每兩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,但2021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(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)建議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更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!
引用文獻:
1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癌症登記報告
2.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
JAMA. 2021;325(19):1965-1977.
相關文章: 糞便潛血陽性可以不做大腸鏡嗎?